作者:胡 磊 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 主管药师
审核:伍三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主任药师
陈金波 武汉市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
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,也是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屏障。当皮肤出现问题时(如湿疹、皮炎、痤疮等),外用药物往往是治疗的首选方式。不过,很多朋友在使用外用药物时,常常“踩坑”——要么用了疗效不好,要么发生了副作用,这多半是药物使用不当惹的祸。别担心!这篇文章就来当你的“用药小助手”,让我们一起探讨:怎么选对药?怎么使用好?有哪些常见误区要避开?掌握这些小攻略,下次皮肤闹脾气,大家都能当“半个专家”,护理起皮肤来就更得心应手啦!
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
一、明确诊断是前提
皮肤问题多种多样,不同类型的皮肤疾病,病因各异,对应的“救兵”(外用药物)也截然不同。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皮炎要用抗生素类药物,真菌感染的手足癣就得用抗真菌药物,而过敏性皮炎则需要使用抗过敏和抗炎类药物。如果没弄清楚病因,就随便拿个药膏往身上抹,那样不仅治不好病,还可能加重病情。所以,当皮肤出现异常时,最好先去医院皮肤科就诊,遵医嘱对症下药。
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
二、选对剂型很关键
皮肤外用药物有很多种剂型,常见的有溶液、软膏、乳膏、凝胶、粉剂等。不同剂型适用于不同阶段的皮肤问题,选错可能适得其反。总体上,选用外用药物的原则是“干对干,湿对湿,半湿对半干”。常用的皮肤外用药物剂型有以下几种:
溶液:适用于有渗出的急性炎症性皮损,比如湿疹急性期有渗液的情况,可以用3%硼酸溶液进行湿敷。
软膏:适用于慢性炎症性皮损,尤其是皮肤肥厚、干燥的地方,像手足皲裂或者慢性湿疹,软膏的滋润性和渗透性比较好,能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。
乳膏:适用于没有渗出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损,对皮肤的刺激性相对较小,比较温和,薄涂后轻揉至吸收。
凝胶:清爽不油腻,适用于油性皮肤或毛发部位(如头皮)。
粉剂:主要用于皮肤褶皱部位,比如腋窝、腹股沟等,可以起到吸湿、止痒的作用。
三、正确涂抹忒重要
1. 清洁患处:在涂抹药物之前,先用温水把患处洗干净,然后等皮肤半干的时候再涂药。这样可以让药物更好地附着在皮肤上,提高吸收效果。
2. 涂抹方法:如果是软膏或乳膏,挤在食指指腹上,用指腹在患处轻轻打圈按摩,直到药膏被皮肤吸收,看不见明显的药膏为止。如果是凝胶,涂抹后轻轻拍打几下,让药物均匀分布。
3. 涂抹范围:一般涂在皮损及皮损边缘外3~5毫米即可,不需要大面积涂抹。
4. 涂抹剂量:很多人觉得药膏涂得越厚,效果越好,其实这是不对的。一般来说,一个指尖单位的药膏可以涂抹两个手掌面积的皮肤。涂抹太多不仅浪费药物,还可能增加皮肤吸收药物后出现副作用的风险。
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
用药频率: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使用频率,具体要遵循医嘱用药。例如治疗疱疹的阿昔洛韦凝胶,需要每2小时涂抹一次,一天4~6次。而糖皮质激素类药膏,如果是急性期可能需要每天涂抹两次,症状缓解后可以减少至一天一次,甚至隔天一次、每周两次。
7. 用药疗程:有些皮肤问题可能需要连续用药一段时间才能见效,不能刚用几天没效果就停。但也不能长期无限制地使用,尤其是含有激素的药膏,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会产生皮肤萎缩、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。
四、常见误区需避免
误区一:为省事,多种药膏混合使用
药物成分可能发生相互作用,如激素与酸性药物(维A酸)混合可能刺激皮肤。如需联用,至少间隔30分钟,或分早晚使用。
误区二:药膏涂得越多越好
涂抹药膏并不是越多越好,一般薄薄一层就能达到治疗效果,涂太多不仅浪费,还可能产生副作用。
误区三:涂抹药膏谁不会,直接涂上就行
忽视“剂型”与“部位”匹配,如将软膏用于渗出性湿疹,可能加重渗液;在腋下使用乳膏,因摩擦导致药物流失。建议潮湿部位(如腹股沟)选择粉剂或溶液;毛发区选用凝胶或喷雾。
误区四:过度清洁或盲目保湿
频繁用酒精消毒患处,或不分皮肤类型涂抹厚重凡士林,可能会导致皮肤不适。对于渗出性皮损,应保持干燥,使用收敛性药物;对于干燥性皮损(如银屑病),用药后需涂抹保湿霜。
误区五: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
如在足癣(足部真菌感染)的治疗中,不少患者往往外搽几天药膏,在症状缓解后就立即停药,这种做法并没有彻底杀灭真菌,容易导致足癣复发。应在连续用药1周后,即使症状消失,也需再坚持用药至少1周,同时,对鞋袜、擦脚毛巾、洗脚盆等进行杀真菌处理,这样治疗才能有效清除真菌,防止其卷土重来,让足癣得到彻底治疗。
五、特殊情况得注意
1. 儿童和老年人:儿童的皮肤比较娇嫩,老年人的皮肤吸收能力相对较弱,所以在用药时要特别注意。尽量选择刺激性小、副作用少的药物,用药剂量也要适当调整,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
2. 孕妇/哺乳期女性:需避免使用维A酸类药物、强效激素;哺乳期胸部用药后需清洁后再哺乳。
3. 面部皮肤:面部皮肤比较敏感,而且容易被看到,所以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需格外谨慎。尤其是含有激素的药膏,尽量选择低效或中效的,使用时间不宜过长,避免出现皮肤萎缩、色素沉着等副作用。
有破损的皮肤:如伤口、溃疡等,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防止感染,而且不建议使用刺激性药物。
六、小结
合理使用皮肤外用药,需兼顾疾病特点、药物特性和个体差异。若用药1周无效、出现灼痛或皮疹扩散,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。
“明确诊断是前提、选对剂型很关键、正确涂抹忒重要、常见误区需避免、特殊情况得注意”——掌握科学的用药攻略,才能让外用药真正成为皮肤健康的守护者。
来源: 中华医学会
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